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纹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
西安钟鼓楼广场有什么特色?西安钟鼓楼广场有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城市改造、人防工程、文物保护、商贸流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是一项古迹保护与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沿着“晨钟暮鼓”这一主题向古今双向延伸,为古城西安提供了一个“城市客厅”。西安钟鼓楼广场又叫尚书省广场,面积
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四周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钟楼系明代建筑。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
西安钟楼特色在于:钟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西安钟楼介绍:西安钟楼是国内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
西安钟楼特色
西安钟楼,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钟楼建筑的代表。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历经多次修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钟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明清时期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钟楼”。西安钟楼的整体造型为方形,基座为砖石结构,高约30米。
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西安市中心的位置。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构建于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中国古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
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心脏地带,矗立着一座见证了历史变迁的壮观建筑——西安钟楼。它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被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繁华大街环绕,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钟楼,象征着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历史的烙印与保护
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灿烂辉煌。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封图案,铸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一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景云钟
西安市钟楼的建筑相关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环回廊。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灿烂辉煌。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封图案,铸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一1487年)
钟楼构建于用青砖和白灰砌成的正方形基座之上,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钟楼自地面至钟楼的宝顶通高约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建筑面积约1377平方米。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钟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西安钟楼介绍:西安钟楼是国内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
钟楼体整体为木质结构,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两层楼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
1. 钟楼整体为木质结构,展现出典型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深、广各三旦燃握间,采用了“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楼分为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则为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着碧色琉璃瓦,各层都装饰有斗模庆拱凿景彩绘。四角均设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都饰
单体建筑 西安钟楼建筑结构介绍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
从钟楼北侧的台阶而上,一层大厅的天顶有着“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四周伴有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在一层大厅的西墙上,曾经镶嵌着两通碑,一方是1740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另一方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诸多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历史:这座正方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楼身为正
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有“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以及四周伴相伴的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在一层大厅的西墙上,曾经镶嵌着两通碑碑,一她是1740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另一通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
钟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西安钟楼介绍:西安钟楼是国内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构建于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自地面至楼顶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下部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由四面空透的圆柱回
钟楼自地面至钟楼的宝顶通高约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建筑面积约1377平方米。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钟楼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鼓楼是一座单体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高约4米的砖石台基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鼓楼有上下两个功能层和中间的一个结构暗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带周围廊,四周围以宇墙,红墙朱栏、雕梁画栋,非常雄伟
钟楼构建于用青砖和白灰砌成的正方形基座之上,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钟楼自地面至钟楼的宝顶通高约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建筑面积约1377平方米。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旁边的铙神每隔15分钟击铙八次报时,每天误差仅在20秒左右。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钟楼东北角开一蹬楼小券门,登75级台阶至二层。整个建筑结构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这种设计在中国钟鼓楼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1. 钟楼整体为木质结构,展现出典型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深、广各三旦燃握间,采用了“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楼分为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则为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着碧色琉璃瓦,各层都装饰有斗模庆拱凿景彩绘。四角均设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都饰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构建于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自地面至楼顶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下部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由四面空透的圆柱回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基座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4条大街相通。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
钟楼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构建于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自地面至楼顶总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下部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由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和迭起的飞檐等组成,高27米。由台阶踏步上至基座的平台可进入一层大厅,大厅四面有门,周为平台,顶有方格彩绘藻井,二层四面有木格窗门与外廊相通。钟楼构造技术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明代建筑技术的革新,整体呈典型明代重檐三滴水建筑艺术风格。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四周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 钟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金顶原来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解放后,人民政府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铂薄顶 。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过去是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可以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封闭,环楼体周围开辟公路转盘,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西、南、北四门相接,地下则开辟有专供人行的环行通道。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攒尖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浑然一体。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西安钟楼的建筑形制、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南京。在皇权社会当中,所有的建筑都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安钟楼的重檐攒尖式屋顶和故宫中和殿相同,所使用描龙画凤的和玺彩绘,同样只使用于皇家建筑当中。鼓楼是一座单体木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高约4米的砖石台基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 鼓楼有上下两个功能层和中间的一个结构暗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带周围廊,四周围以宇墙,红墙朱栏、雕梁画栋,非常雄伟壮丽。 鼓楼下层为城台,城台外显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内部为拱券结构,楼底层共有拱券式门八座;南北各有三座券门,东西各一券门,南侧门前有石狮子一对,高约1.25米。 楼台东北隅有一门,内有蹬楼石阶梯,南北向倾斜45度,共60级,然后拐弯向西,东西向倾斜45度,也有9级,经69级石阶梯可达二楼。 二楼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门窗,四周有廊,宽约1.3米,带木护栏,望柱高1.55米,建筑面积为1925平方米。楼内有木制鼓座,鼓座为红油漆上雕云纹,高1.8米,长2米,宽1.9米。 鼓楼的25面更鼓便置于此处,其中:“大鼓”又称“主鼓”一面,代表一年;“小鼓”又称“群鼓”24面,代表一年24节气。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末年,北京鼓楼曾经使用的一面大鼓鼓高2.22米,腰径1.71米,鼓面直径约1.5米,用整张特大牛皮蒙制而成。 此外,楼内安放有古代计时器碑漏和铜刻漏。鼓楼上的铜刻漏为宋朝年间制造并相传下来的,分为四级漏壶,由上至下分别是:天池、平水、万分和收水。 收水壶设箭尺于水中,水涨箭浮,依刻显时,旁边的铙神每隔15分钟击铙8次报时,每天误差仅在20秒左右。 鼓楼的第三层是暗层。鼓楼屋顶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正脊两端安背兽,平坐周围以木制滴珠板封护,上层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下层檐为四坡屋顶,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平坐下施重翘五踩斗拱。 各层屋顶戗脊上曾置狮子为首的五跑小兽,后来改为仙人为首的七跑小兽。 北京钟楼远景
钟楼构建于用青砖和白灰砌成的正方形基座之上,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钟楼自地面至钟楼的宝顶通高约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建筑面积约1377平方米。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钟楼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攒尖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成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我国各种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纹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 钟楼的顶尖部为铜皮包裹木质内心的“金顶”,又称“宝顶”,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被鲜花环绕的西安钟楼
钟楼体整体为木质结构,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 两层楼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有“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以及四周伴相伴的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 在一层大厅的西墙上,曾经镶嵌着两通碑碑,一她是1740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另一通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 这两方碑记述了西安钟楼这一巨大建筑曾经所经历过的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迁移。 西安钟楼攒尖式屋顶
钟楼体整体为木质结构,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 两层楼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有“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以及四周伴相伴的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 在一层大厅的西墙上,曾经镶嵌着两通碑碑,一她是1740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另一通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 这两方碑记述了西安钟楼这一巨大建筑曾经所经历过的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迁移。 西安钟楼攒尖式屋顶
钟鼓楼在古代是报时用的,晨钟暮鼓,意思就是早上是在钟楼敲钟报时,晚上擂鼓报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