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西班牙建筑设计师高蒂的什么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 , 米拉之家是哪位建筑师的作品? -凯发app

达卧网络

5、设计要人性、绿化、环保.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概念是,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它与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它的出现自然有其特定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后现代设计基本特征和设计理念有哪些 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

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

当然,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不会不变化。六、七十年过去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变,建筑方面自然也会与时俱变。不过,所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创作趋向,不论其中的哪一流派,主要关心的是建筑形象、建筑艺术风格,基本不涉及建筑的功能、技术、经济方面的事项。 从历史的眼光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其实应该

华格纳是现代建筑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建筑设计应为人的现代生活服务,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霍夫曼设计上与华格纳原则一致,风格也较接近,代表作斯托克列宫是向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建筑。新艺术运动对设计的影响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

享利•凡德•威尔德堪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叶比利时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建筑家。他对于机械的肯定,对设计原则的理论,以及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06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成为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初期中心,日后又成为世界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威尔

米拉公寓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此次赏析的对象,虽然我没有真是去过西班牙,但是我通过纪实视频了解了它的概况。它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格拉西亚街上,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当时是富豪佩雷·米拉先生因非常欣赏高迪为巴特略先生

20世纪初西班牙建筑设计师高蒂的什么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

33:圣家堂的雕刻上有一组方块数字,无论左右上下斜向怎么加之和都是33,象征耶稣死亡的公元33年及当时耶稣的年龄33岁 43:从1883年到1926年,高迪花了整整43年! 85:人们只能从85米的高度沿螺旋楼梯往下步行至塔底,一路走来透过窗口圣家堂的装饰一览无余. 100:在未来的100年以内,我们衷心期待它的竣

由于衣衫褴褛、形同乞丐,老人被送进了穷人医院,并在那里不治而亡。两天之后,一位老太太无意间认出,这个被当成了某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的老人,竟然是西班牙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高迪,这才使得高迪免遭被遗弃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的命运。 事实上,连高迪本人都没有想到,他的建筑会在他身后被超现实主义拥趸们奉为经典,而

高迪学生时代受到了冯塔纳(miloy fontanas)的影响,并于1878年毕业,取得建筑师执照,此后至死几乎都在巴塞罗那工作生活,未曾离开。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1883—目前仍在建设中),这是一座极有个

如果高迪的死,并非意外;如果巴塞罗那的圣家堂隐藏着秘密;如果信仰不全是善,如果虔诚导致恶行,真相又要如何得知?!一个令人敬仰的建筑大师,一个令人惊叹的伟大建筑,一个令人着迷的悬疑故事从《达芬奇密码》开始,人们透过虚实交错的小说,重新认识了原本坚固纯净的信仰国度。在这些小说中,我们读到了

1870年 进入巴塞隆纳建筑学校就读 1876年 兄弟和母亲的去世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 他全身心投入到建筑学的学习中来逃避痛苦 1877年 毕业设计为一所大学的礼堂 1878年 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且结识了欧塞维奥·古埃尔 1879年 姐姐去世, 高迪开始监护侄女 1883年 主持圣家族大教堂的修建 1900年 决定建造“古埃尔公园” 1

著名建筑师高迪的死是怎么回事?

米拉之家-la pedrera (the stone quarry)全巴塞罗那最有名的建筑:casa mila(米拉之家)原是公寓楼. 在当地则以「la pedrera(采石场)」闻名(1906---1910). 米拉之家是用一组组石质隔墙和柱子为结构, .大的阳台和窗户. 中间有两个天井. 不同高度的顶楼形成.有波状的楼顶. 独特的阳台和

安东尼.高迪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座纯粹现代化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casa milà),又名“采石场”(la pedrera),。它以怪异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是由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专门为实业家佩德罗.米拉设计建造的。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casa milà)是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的杰作之一,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这座私人住宅于1906年开始建造,并在1912年完成。米拉之家以其独特的外观、精细的建筑细节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以下是米拉之家的一些精美建筑特点,值得细致观赏:外观造型:

米拉之家常常被称作lapedrera意为采石场大宅。这幢工程建筑是始建1906年至1912年里,那时候是富商米拉老先生(peremilà)因十分赏析快手高迪为巴特由老先生设计方案的巴特略世家,以便和富孀rosersegimon完婚,而请快手高迪设计方案的。科教文在1984年将包含米拉之家以内的好多个高第设计方案的工程建筑纳入

米拉之家(casa milà)也是西班牙天才建筑设计师高迪的杰作,坐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里的格拉西亚大街上。这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座私人住宅,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 年列入世界遗产中。米拉之家当时的主人是富豪佩雷·米拉先生,因为当时米拉先生非常欣赏高迪设计的巴特罗之家,为了和富孀roser segimon

米拉之家是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安东尼奥·高迪,西班牙建筑师,塑形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高迪一生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等。米拉之家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上。米拉

米拉之家是哪位建筑师的作品?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教堂等。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也称圣家族教堂,1883—目前

安东尼奥·高迪是西班牙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的设计风格独具特色,影响了整个西班牙的建筑风格。他的作品包括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等,这些建筑都充满了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和艺术性。在高迪的设计风格中,最初的阶段是受到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哥特

安东尼奥·高迪:建筑的浪漫诗人高迪的设计理念超越了纯粹的建筑学,他的作品充满了反功能主义精神,追求的是建筑的内在力量和纯粹形式。他拒绝直线,坚信曲线是自然的韵律,这在文森公寓、米拉公寓等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安东尼奥·高迪,这位西班牙现代设计的先驱,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为巴塞罗那乃至

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安东尼奥·高迪的创新思想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了设计的天空。他的文森公寓,犹如一座艺术的瑰宝,将哥特主义与新艺术的精髓融合,曲线与有机形态交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座未竟的圣家族大教堂,它象征着新艺术的无尽可能与有机形态的极致表达。米拉公寓,这座新艺术极端风格的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璀璨星空中,安东尼奥·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如同一座永恒的未竟诗篇,其独特的有机主义风格让全球游客为之倾倒。这位“新艺术运动”中的璀璨明星,凭借对创新的狂热和对传统风格的巧妙融合,留下了一连串不可复制的建筑遗产,其中包括被联合国世界遗产认证的杰作。高迪,1852年出生于一个朴素

安东尼奥·高迪-西班牙有机主义建筑大师【设计史太浓】

米拉之家-la pedrera (the stone quarry)   全巴塞罗那最有名的建筑:casa mila(米拉之家)原是公寓楼. 在当地则以「la pedrera(采石场)」闻名(1906---1910). 米拉之家是用一组组石质隔墙和柱子为结构, .大的阳台和窗户. 中间有两个天井. 不同高度的顶楼形成.有波状的楼顶. 独特的阳台和窗户设计, 再加上巨大神秘造型的通风口, 在当时引起相当大的骚动,人们认为此建筑若非出自恶魔之手就是疯子所为。   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六层(含屋顶层),这座建筑的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建筑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浸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米拉公寓的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杂乱的海草。米拉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离方遁圆”,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公寓屋顶上有六个大尖顶和若干小的突出物体,其造型有的似神话中的怪曾,有的如螺旋体,有的如无名的花蕾、如骷髅、如天外来客……。   这个建筑是天才的表现, 不仅在于它造型上的独创性和独特的美感, 它也是实用意义上的成功范例. 它有效的自然通风系统使所有形式的空调机都成为多余. 公寓内的墙壁可以移动也适应户内重组. 所有的走廊里都有自然光. 大楼还包括一个地下停车场。   到现代, 它被许多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建筑. 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我也是从网上copy的。以前我看过有关西班牙的书籍,有介绍但是记不清楚了。 高迪主要作品 早期作品——东方风格 科米亚随性屋 比森斯之家(又译维森斯住宅) 古埃尔之家 古埃尔馆 · 哥特主义及现代主义风格作品 特瑞莎学院 阿斯托尔加主教堂 博丁内斯之家 古埃尔酒窖 卡尔韦特之家 贝列斯瓜尔特之家 马略卡大教堂 自然主义作品 古埃尔公园 米拉莱斯之门 科洛尼亚小教堂 巴特罗之家 米拉之家(又译米拉公寓、亦被称为采石场) 神圣家族教堂 没有执行的设计图 纽约饭店
米拉之家又名“石头屋”,不规则的墙面和戴头盔的士兵造型的烟囱是它最著名的标志。现在米拉之家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和艺术中心,有一层楼专门用作展览厅和视听室,一间套房再现当年现代主义家具陈设。阁楼和屋顶为“高迪的空间”展厅,展示了大师的精妙设计,最值得一看。虽然一般都会将米拉之家归入高迪作品,其实它的主要建筑师是乔杰尔。高迪因自己参与设计的圣母玛利亚雕像被拒绝放置在屋顶上而辞去了这项工作。1984年,米拉之家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世人眼中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建筑充满怪诞、神圣、科幻、童话的感觉。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他显著的成就背后也隐藏着一个“疯子”的成长过程。 在 世人眼里,他是具备惊世才华的“疯子”,而崇尚自然的他却说:“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孤僻沉默、衣衫褴褛、成天工作、无浪漫史 ——这就是西班牙19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整个巴塞罗那建筑艺术的缔造者:安东尼·高迪·伊·克尔内特(antoni gaudi i cornet:1852-1926)。 天才不寂寞? 看 过一部电影《香水》,说了个谋杀的故事:26岁的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生长在巴黎最肮脏、恶臭的鱼市场,但却天生对美好的香味孜孜以求。因为爱上少女 们特有的体香,他连续杀死26个少女,并用提炼出的人体香精综合调配出一种令人闻之则彻底疯狂沦陷的香水。细节略去,容我不敬地比较:如果说耶稣代表了宗 教的最终拯救,这个谋杀犯的出生,也就是为了履行对“香”的极致追寻。蓝色星球的茫茫人海中,向来都有一群天赋异丙的人,拥有另类的人生。他们中被凡夫俗 子认可的,就被称作天才;反之,则沦为为各种疯子。安东尼·高迪正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和 生活阅历丰富的毕加索、七情六欲未断的爱因斯坦不同,安东尼·高迪这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凡间的乐趣:音乐、女人、社交、运动......这些俗物对他来说 比et还陌生!在七十四年的生命之旅中他唯一乐此不疲的只有两件事儿:一、观察研究大自然;二、以建筑为载体重现自然。他坚信一切建筑都必须是对自然的再 现和人类幻想的结合,而不是凭空设想: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神话人物的形状,都是他酷爱采用的表达思路。他认为自然界没有僵硬的直线,因 此他的建筑物中也鲜有笔直的元素。所有的柱体都有点歪斜、或与曲线、弧度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不 论是设计还是监工,高迪那种认真负责投入的闷头苦干态度都是世间少见的,有时甚至有点耸人听闻:在设计宏伟的圣家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人 物真实地描绘出来。为此,他不仅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各种符合描述的真人模特——譬如,他找到一个教堂守门人来描绘犹大;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6个指头的彪形 大汉来描绘屠杀儿童的百夫长——更为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时,特地去找来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据说他把制好的 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令往来的工人都感到毛骨悚然。 这 种对自然与建筑业的狂热已然解释了为什么高迪一辈子都是个孤家寡人。他不仅未婚,整个儿一辈子连个情人都没有。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当他把百分百的 脑力和精神都投入到建筑事业中去,并因此而消耗掉自己的体力后,怎么还可能分心分身出来恋爱结婚养孩子呢?他,只为巴塞罗那的经典建筑而生;他,纯为艺术 而活着! 虽 然鼎鼎大名的米罗、达利、毕加索也都生于巴塞罗那,整个巴塞罗那却是一座由高迪的建筑“鬼才”托起的艺术之城。在安东尼·高迪的作品列表上,几乎囊括了巴 塞罗那最经典的所有建筑,而这些建筑中有三分之二都名列世界文化遗产!我很荣幸地,在今天,终于能得以迷失在高迪超前而奇幻的建筑艺术世界里。 一、古埃尔公园(parc guëll,1900-1914) 就 像其它任何高迪建筑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古埃尔公园是很“奇特”的。看似巴洛克甚至偶尔有哥特的影子,却被五颜六色的装饰点缀得充满了童话色彩:比如公园入 口处的小楼,本身颜色和设计挺唬人的,外墙镶嵌着白、线、棕、蓝、绿、橘红等色的碎瓷片,屋顶上有许多小塔和突出物,却让我的脑子里升起儿童故事“查理和 巧克力工厂”。 作 为公园主建筑的多柱大厅,很少见地采用了直立的大理石柱,颇为庄严。但走到其顶上的平台,另一种风格就出现了:一条长长的矮墙嵌满了明媚亮丽的多彩瓷砖碎 片仿佛节日的信号,让人的心情立刻舒爽起来,此时俯瞰巴塞罗那,我突然意识到古埃尔伯爵其实很会选址:在那没有摩天大厦的年代,只有住在这里俯瞰全城万家 灯火才能表明自己的高贵身份吧!平台上也有街头艺人表演乐器和弗拉明戈,民间自在即兴的表演就是有那么一股“土味儿”,让人倍感新鲜激动。下来走到中央广 场,泥土色“原生态”大石柱们周身鼓鼓赖赖,很有韵律地歪斜着,像森林中长满树瘤的大树干,又像原始人住的土垒起的堡。 总体而言,古埃尔公园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几个词的交汇:艺术的、童话的、自然的。竟然会不太记得它本身是一个建筑物。 二、巴特洛之家(casa batlló,1904-1906) 巴特洛之家是我个人印象最深的一座高迪建筑,大概是缘于完整性。虽然它并不是高迪建造,但在改建和设计的过程里也富含了高迪的思想精髓,所有细节都让人赞不绝口。尤其是海洋瓷砖的内立面,以及龙鳞屋顶,像一个屠龙骑士的童话。 三、米拉之家(casa mila,1906-1910)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老百姓多把它称为“石头房子”。它与高迪的另外两件作品一起,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 总之,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四、圣家堂(basilica de la sagrada familia,1909至今未完成) 缘 分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原本设计圣家堂的签约建筑师和教会不欢而散,于是古埃尔伯爵不失时机地推荐了时年31岁的高迪。此后的43年,高迪的生命就和教堂融 为一体了。他不断地琢磨、修改教堂的设计,源源不断地把自己从自然、色彩和动植物中汲取的灵感输送到这里。 他把《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教堂中以雕刻图画的方式逐幅展现,希望虔诚的教徒们能在教堂中读到一整本“活生生”的天主教教义。 说 实在的,这是我见过最“怪”的教堂。它既宏伟,又卡通;既神圣,又科幻;既古典,又现代。本来高迪离奇的设计就把它塑造得超凡脱俗,仿佛大自然的城堡,偏 偏永远围绕着它的巨型吊机,各种保护网等更为它增添了奇异的神秘感。和欧洲其它那些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巨大宗教力量的著名大教堂相比,这里好像有某种宇宙性的精神意义。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世人眼中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建筑充满怪诞、神圣、科幻、童话的感觉。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他显著的成就背后也隐藏着一个“疯子”的成长过程。 在 世人眼里,他是具备惊世才华的“疯子”,而崇尚自然的他却说:“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孤僻沉默、衣衫褴褛、成天工作、无浪漫史 ——这就是西班牙19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整个巴塞罗那建筑艺术的缔造者:安东尼·高迪·伊·克尔内特(antoni gaudi i cornet:1852-1926)。 天才不寂寞? 看 过一部电影《香水》,说了个谋杀的故事:26岁的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生长在巴黎最肮脏、恶臭的鱼市场,但却天生对美好的香味孜孜以求。因为爱上少女 们特有的体香,他连续杀死26个少女,并用提炼出的人体香精综合调配出一种令人闻之则彻底疯狂沦陷的香水。细节略去,容我不敬地比较:如果说耶稣代表了宗 教的最终拯救,这个谋杀犯的出生,也就是为了履行对“香”的极致追寻。蓝色星球的茫茫人海中,向来都有一群天赋异丙的人,拥有另类的人生。他们中被凡夫俗 子认可的,就被称作天才;反之,则沦为为各种疯子。安东尼·高迪正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和 生活阅历丰富的毕加索、七情六欲未断的爱因斯坦不同,安东尼·高迪这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凡间的乐趣:音乐、女人、社交、运动......这些俗物对他来说 比et还陌生!在七十四年的生命之旅中他唯一乐此不疲的只有两件事儿:一、观察研究大自然;二、以建筑为载体重现自然。他坚信一切建筑都必须是对自然的再 现和人类幻想的结合,而不是凭空设想: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神话人物的形状,都是他酷爱采用的表达思路。他认为自然界没有僵硬的直线,因 此他的建筑物中也鲜有笔直的元素。所有的柱体都有点歪斜、或与曲线、弧度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不 论是设计还是监工,高迪那种认真负责投入的闷头苦干态度都是世间少见的,有时甚至有点耸人听闻:在设计宏伟的圣家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人 物真实地描绘出来。为此,他不仅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各种符合描述的真人模特——譬如,他找到一个教堂守门人来描绘犹大;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6个指头的彪形 大汉来描绘屠杀儿童的百夫长——更为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时,特地去找来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据说他把制好的 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令往来的工人都感到毛骨悚然。 这 种对自然与建筑业的狂热已然解释了为什么高迪一辈子都是个孤家寡人。他不仅未婚,整个儿一辈子连个情人都没有。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当他把百分百的 脑力和精神都投入到建筑事业中去,并因此而消耗掉自己的体力后,怎么还可能分心分身出来恋爱结婚养孩子呢?他,只为巴塞罗那的经典建筑而生;他,纯为艺术 而活着! 虽 然鼎鼎大名的米罗、达利、毕加索也都生于巴塞罗那,整个巴塞罗那却是一座由高迪的建筑“鬼才”托起的艺术之城。在安东尼·高迪的作品列表上,几乎囊括了巴 塞罗那最经典的所有建筑,而这些建筑中有三分之二都名列世界文化遗产!我很荣幸地,在今天,终于能得以迷失在高迪超前而奇幻的建筑艺术世界里。 一、古埃尔公园(parc guëll,1900-1914) 就 像其它任何高迪建筑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古埃尔公园是很“奇特”的。看似巴洛克甚至偶尔有哥特的影子,却被五颜六色的装饰点缀得充满了童话色彩:比如公园入 口处的小楼,本身颜色和设计挺唬人的,外墙镶嵌着白、线、棕、蓝、绿、橘红等色的碎瓷片,屋顶上有许多小塔和突出物,却让我的脑子里升起儿童故事“查理和 巧克力工厂”。 作 为公园主建筑的多柱大厅,很少见地采用了直立的大理石柱,颇为庄严。但走到其顶上的平台,另一种风格就出现了:一条长长的矮墙嵌满了明媚亮丽的多彩瓷砖碎 片仿佛节日的信号,让人的心情立刻舒爽起来,此时俯瞰巴塞罗那,我突然意识到古埃尔伯爵其实很会选址:在那没有摩天大厦的年代,只有住在这里俯瞰全城万家 灯火才能表明自己的高贵身份吧!平台上也有街头艺人表演乐器和弗拉明戈,民间自在即兴的表演就是有那么一股“土味儿”,让人倍感新鲜激动。下来走到中央广 场,泥土色“原生态”大石柱们周身鼓鼓赖赖,很有韵律地歪斜着,像森林中长满树瘤的大树干,又像原始人住的土垒起的堡。 总体而言,古埃尔公园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几个词的交汇:艺术的、童话的、自然的。竟然会不太记得它本身是一个建筑物。 二、巴特洛之家(casa batlló,1904-1906) 巴特洛之家是我个人印象最深的一座高迪建筑,大概是缘于完整性。虽然它并不是高迪建造,但在改建和设计的过程里也富含了高迪的思想精髓,所有细节都让人赞不绝口。尤其是海洋瓷砖的内立面,以及龙鳞屋顶,像一个屠龙骑士的童话。 三、米拉之家(casa mila,1906-1910)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老百姓多把它称为“石头房子”。它与高迪的另外两件作品一起,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 总之,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四、圣家堂(basilica de la sagrada familia,1909至今未完成) 缘 分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原本设计圣家堂的签约建筑师和教会不欢而散,于是古埃尔伯爵不失时机地推荐了时年31岁的高迪。此后的43年,高迪的生命就和教堂融 为一体了。他不断地琢磨、修改教堂的设计,源源不断地把自己从自然、色彩和动植物中汲取的灵感输送到这里。 他把《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教堂中以雕刻图画的方式逐幅展现,希望虔诚的教徒们能在教堂中读到一整本“活生生”的天主教教义。 说 实在的,这是我见过最“怪”的教堂。它既宏伟,又卡通;既神圣,又科幻;既古典,又现代。本来高迪离奇的设计就把它塑造得超凡脱俗,仿佛大自然的城堡,偏 偏永远围绕着它的巨型吊机,各种保护网等更为它增添了奇异的神秘感。和欧洲其它那些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巨大宗教力量的著名大教堂相比,这里好像有某种宇宙性的精神意义。
1,建筑师:e.沙里宁 成就: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2,建筑师:a.高迪 成就: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3,建筑师:h.培根 成就: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4,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成就: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5,建筑师:g.里特维德 成就: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6,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成就: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7,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成就: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8,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成就: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9,建筑师:f.l.赖特 成就: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10,建筑师:w.k.哈里森 成就: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11,建筑师:丹下健三 成就: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12,建筑师:j.伍重 成就: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lessismore简饰   这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少即多”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   享受。   less is bore是后现代建筑设计师文丘里提出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一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在历经威廉· 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 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二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江山待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被现代主义设计奉若神明的经典原则“功能决定形式”,“使用与功能无关的形式等于犯罪”。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关于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质疑,而以形式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设计文脉,来代替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及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强调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人性的主导作用。后现代主义追求设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原则,一切以人的存在为中心。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的不仅只是物品,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现代主义设计过于遵循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原则,严重忽视了人的情感和审美需要。同时也改变了设计的初衷:“设计是为人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致使现代主义设计走向衰落。在对于设计的核心问题上现代主义强调“合理性”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 “合情性”。后现代主义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融功能与形式于一体的审美体系上,认为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二者统一的自由形式,现代主义强调前者,走向极端冷酷的客观派,使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遭到严重忽视。后现代主义针对这一点强调人的目的性的重要性,认为设计是人的意志的自由表现。 现代主义设计在30 年代末迁移美国之后,与美国所谓的“富足”社会相结合,进而演化成一种国际主义风格。而这种国际主义风格严格遵循功能主义、减少主义(less is more)的原则,为了达到形式上的减少甚至漠视功能。原本在欧洲忧国忧民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被美国的富足抽掉了,只剩下一个躯壳,日益走向形式主义道路。也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其貌似高尚的理想主义、乌托邦色彩被怀疑。他的垄断的近乎独裁的单调风格受到挑战。其次在历经两次大战之后,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生活贫困与物质匮乏。人们在没有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是无法追求精神享受的。造型简洁,没有多余装饰的现代设计产品不仅适宜于大批量生产,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多数人能够承担。而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物 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在人们对物质需求渴望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营造着精神上的极度匮乏与空虚,这就需要“个性化”、“人性化”的产品来抚慰和平抑人们难以企及的心灵渴望。这时,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对功能的满足上,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即满足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时代的不适应性,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三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现代主义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它所奉行的“功能决定形式”、“少即多”(less is more)的原则早已深入人心。它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对时代的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文化水平、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以及对高技术高情感的崇拜,使人们对那些理性的、冷漠的设计失去了兴趣。无论是战前现代主义或是战后的国际主义,作用一种一脉相承的设计风格,被认为是取消美感。破坏人类完美的生态环境的帮凶。它利用简单的机械方式把原来与传统自然融为一体的都市环境变成为玻璃幕墙和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恶化了人类生活环境,破坏了传统的美学原则。正如鲁迅先生在概括文化更新换代时期的最大人生悲剧感时曾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醒来之后无路可走”。现代主义作为除旧布新的文化思潮,恰恰把一代人从睡梦中唤醒,却又无力为他们指出切实的现实的出路。人们对现代主义失望之余,一个以现代主义为攻击目标的文化现象开始出现了。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其中心是反对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less is more)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是仅仅以单调的功能主义为中心。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中处理,以打破国际主义风格多年来的垄断。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y)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最早宣言。在书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他又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过时的现代主义将成为设计的思想桎梏。一切都变成平庸无奇,千篇一律的空白设计。而风格混乱、含义模糊的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将引导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端于建筑界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于七十年代突出体现出来,七十年代中期建成的西班牙建筑家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和“米拉”公寓(新艺术运动风格)一个是用彩色瓷片帖面的一对玉米棒子,一个是有波浪外形的四层公寓,其中看不出一点理性和逻辑,以及七十年代建成于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有机功能主义)的扇蚌式建筑,这种含混的、杂乱的、毫无章法的设计语言,随心所欲的设计风格颇受人们的非议。八十年代建于纽约的美国电报电话总部大厦,则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经典之作。 建筑领域的后现代主义带动了其它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众多的后 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中,高技派和孟菲斯、解构主义及新现代主义都成为挑战现代主义设计的演绎内容。高技派风格实际上是功能主义的某种延续,但又不满足过于对功能依赖和对精神的普遍冷漠,在设计中炫耀崇尚“机械美”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如法国蓬皮杜国家文化与艺术中心)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无论其结构、造型,还是色彩,装饰风格都会深深地打下时代的烙印。与之同时,从设计中也可以理解一个时代和当时人们的愿望、理想、梦幻及其文明程度。后现代主义设计表明了人们对现代主义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世纪末普遍的怀旧情绪,以及新的人文背景下产生的复杂情感,代替了纯粹的功能性的审美要求。所有对现代的进步、信仰、理智和人类意识能力都已失落;人们对于类似绝对真理的信仰表示了质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渺茫、暗淡,而徘徊、彷徨。不禁会问:“我从那里来,我是谁,我又将到何处去”。人们渴求对人性的更大自由和彻底解放,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使这种对自由的渴望降临人间,人们可以根据个性和爱好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物品。 四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冰起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反叛,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风格上更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了如下比较: 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 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 被现代主义奉为经典的名言“功能决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原则,忽视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达·卢齐说:“材料和装饰是组成产品的细胞”。功能主义反对装饰是因其以理性的逻辑的态度对待设计,而今,时代已不同于以前,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变得更高。因而,现代主义设计所遵循的功能主义、减少主义原则日渐受到挑战和质疑。 五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人的思想意识中不断扩张、渗透,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联系。但现代主义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的消亡;现代主义设计之后任何运动,基本上都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而不是简单的推翻和否定。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作为一个一度先声夺人的设计运动,虽然大量运用装饰主义达到光彩夺目的灿烂效果,但这个设计运动的核心内容依然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框架,只不过在外表加上一层装饰主义的外壳。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是脆弱的,它只是对现代主义形式、内容的批判,而不是对现代主义思想的挑战,是从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接纳了现代主义的思想,包括采取各种方式来与摆脱现代主义的乌托邦色彩和程式化,但却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现代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其实是新装饰主义的发展新阶段。任何一种风格和主义只不过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对当代设计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理解我们应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而不是盲目崇拜和肤浅的运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并存,有它的合理性,我们在批判的继承历史的同时,应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对代任何设计风格及流派都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善古融新、与时俱进。
《寂静的春天》 ,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分享
文章凯发app平台的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达卧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网站地图